提到口腔健康,很多人可能觉得“不疼就是没问题”,但实际上,预防远比治疗更重要。今天我们就来口腔预防保健的那些事,从日常习惯到护理,帮你避开看牙的“冤枉钱”。
牙齿问题往往是“温水煮青蛙”——初期没感觉,等疼起来可能已经需要根管治疗甚拔牙。数据显示,90%以上的成年人存在牙龈问题,而龋齿和牙周病是导致牙齿缺失的主要原因。预防性护理不仅能减少治疗痛苦,长期来看更省钱。比如一次常规洗牙的费用约200-400元,而放任牙结石发展成牙周炎后,治疗费用可能高达数千元。
1. 刷牙不是“用力就行” 建议使用软毛牙刷,每天少刷牙两次,每次2分钟。注意巴氏刷牙法:刷毛与牙龈呈45度角,小幅水平颤动,别横向“拉锯式”刷牙,否则会磨损牙釉质。
2. 牙线比漱口水更管用 光靠刷牙只能清洁60%的牙面,牙缝残留的食物残渣要靠牙线。每天睡前用一次牙线,能有效预防邻面龋(牙缝蛀牙)。漱口水更适合短期辅助使用,比如牙龈发炎时。
3. 别忽略舌苔清洁 舌苔堆积的细菌会导致口臭甚影响味觉。用牙刷背面的舌苔刷或专用刮舌器轻刮几下,就能解决这个问题。
1. 洗牙(龈上洁治) 每6-12个月一次,清除牙刷无法对付的牙结石。注意:洗牙不会让牙缝变大,那是原本被牙结石占据的空间暴露了。
2. 涂氟 不仅是儿童需要,成年人每年1-2次涂氟也能增强牙齿抗酸能力,尤其适合爱吃甜食或喝碳酸饮料的人群。
3. 窝沟封闭 针对后牙凹凸不平的咬合面,用树脂材料封闭深沟,预防蛀牙。性价比很高,单颗牙费用约100-300元。
误区1:“牙龈出血是上火” 牙龈出血大概率是牙周炎早期信号,别指望喝凉茶解决。及时洗牙+正确刷牙才能。
误区2:“老掉牙是正常的” 牙齿脱落主因是牙周病而非年龄。80岁保有20颗健康牙齿的标准,很多人通过预防完全可以达到。
误区3:“牙不疼不用看医生” 建议每半年做一次口腔检查,早期龋齿补牙只需200-500元,拖到牙髓炎可能花费2000元以上。
儿童(0-12岁):乳牙涂氟、窝沟封闭、戒除夜奶避免“奶瓶龋”。 青少年(12-18岁):矫正牙齿排列不齐,减少清洁死角。 成年人(18-60岁):关注牙周健康,缺牙及时修复避免邻牙倾斜。 老年人(60+岁):定期检查义齿贴合度,预防根面龋。
口腔健康就像存钱,日常“零存”好习惯,未来才能“整取”免于痛苦。下次见到牙医时,希望你是去洗牙而非补牙。如果有更多具体问题,建议当地正规医疗机构的口腔预防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