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到口腔健康,很多人反应是牙齿出了问题才需要看牙医。其实,预防才是省钱又省心的关键。今天我们就来那些容易被忽视却关重要的口腔预防保健知识,帮助大家从日常细节守护牙齿健康。

刷牙是基础中的基础,但90%的人可能都没做对。首先,牙刷要选软毛的,硬毛牙刷容易损伤牙龈。其次,建议使用巴氏刷牙法:牙刷与牙龈呈45度角,每次刷2-3颗牙,来回轻刷10次左右。后别忘了舌头也要轻刷,这里藏着大量细菌。
牙膏选择也有讲究。普通选含氟牙膏即可,6岁以下儿童建议用儿童专用低氟牙膏。对于牙齿敏感人群,可以尝试含硝酸钾成分的牙膏。
刷牙只能清洁60%的牙面,剩下的40%要靠牙线。建议每晚睡前使用一次牙线,动作要轻柔,沿着牙齿侧面上下滑动。如果觉得传统牙线操作困难,可以尝试牙线棒或水牙线。
特别提醒:牙龈出血更要坚持用牙线,这是牙龈炎的早期信号,坚持一周左右出血情况会改善。如果持续出血,建议及时就诊检查。
碳酸饮料是牙齿的隐形,其中的酸性物质会腐蚀牙釉质。如果实在想喝,建议用吸管减少接触,喝完后别急着刷牙,先用清水漱口,半小时后再刷牙。
频繁吃零食也不利于牙齿健康。每吃一次食物,口腔就会产生20-30分钟的酸性环境。建议控制零食次数,可选择奶酪、坚果等对牙齿相对友好的零食。

即使没有不适,成年人也应每半年到一年做一次口腔检查。医生会用工具发现肉眼看不到的早期问题,比如邻面龋齿。
洁牙不是美容项目,而是重要的预防手段。建议每年进行1-2次洁牙,清除日常清洁不到的牙结石。对于容易长牙结石的人群,可能需要增加洁牙频率。

从颗乳牙萌出就要开始清洁,可以用指套牙刷或纱布蘸温水擦拭。3岁前建议由家长帮助刷牙,6岁前家长要补刷。
窝沟封闭是经济的防龋方法,建议6-8岁做恒磨牙,11-13岁做第二恒磨牙。如果孩子容易蛀牙,乳磨牙也可以考虑做窝沟封闭。
孕期激素变化容易引发牙龈问题,建议备孕时就做口腔检查。糖尿病患者更要重视口腔护理,血糖控制不佳会增加牙周病风险。
戴牙套的朋友需要特别注意清洁,除了常规刷牙,还要使用牙缝刷清洁托槽周围。可以考虑购买冲牙器辅助清洁。
很多人觉得牙齿不痛就不用看医生,其实很多口腔问题早期是没有明显症状的。还有人认为洗牙会让牙缝变大,其实是清除了本就该去除的牙结石。
市面上有些美白产品可能损伤牙釉质,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牙齿美白。日常使用美白牙膏也要控制频率,避免过度使用。
记住,好的治疗是预防。养成这些好习惯,不仅能省下看牙的高额费用,更能让你一生拥有健康的牙齿。如果对自身口腔状况不确定,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医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