吃冰西瓜突然酸到牙,喝热茶时猛地一激灵——这些小症状可能都在提醒你:该补牙了。很多朋友觉得牙上有个小黑点不碍事,结果拖到疼得睡不着才去医院,这时候往往要多花好几倍的钱。今天咱们就补牙那些不能犯的错。
牙齿不是铁板一块,每天吃的蛋糕奶茶、火锅烧烤,都会让牙菌斑在表面安家。这些细菌分解食物残渣产生酸性物质,像蚂蚁搬家一样慢慢腐蚀牙釉质。刚开始只是牙面上出现白垩色斑点,接着变成黄褐色小坑,等发展到黑褐色大洞时,冷热刺激就会让人疼得直跺脚。
1. 吃甜食后牙齿发酸,但很快消失——这是牙釉质受损的早期信号
2. 照镜子发现牙齿有黑线或小黑点——就像苹果上的霉斑会扩散
3. 食物老是塞在特定牙缝里——说明相邻牙齿已经出现缺损
4. 常温喝水突然觉得刺痛——牙本质小管已经暴露
5. 牙齿表面出现肉眼可见的凹坑——再不处理就要伤到牙神经了
很多人拖着不补是怕"电钻声",现在正规机构都用树脂材料补牙。医生会先涂表面麻醉凝胶,再用比头发丝还细的喷砂代替传统钻头。整个过程就像用橡皮泥填坑,补完立刻就能吃饭。要是蛀得深了,还有可以促进牙本质再生的生物陶瓷材料。
刚补完的牙别急着啃坚果,24小时内避免吃染色食物。建议每半年检查一次补牙材料边缘是否密合,刷牙时要像擦玻璃一样竖向清洁补牙部位。用含氟牙膏能延缓材料老化,牙线比牙签更适合清理补牙缝隙。
误区一:"补牙材料越贵越好"——前牙用美观树脂,后牙用耐磨树脂,选适合的才重要
误区二:"补完就一劳永逸"——材料平均寿命5-8年,定期检查才能及时更换
误区三:"怀孕不能补牙"——孕中期是治疗期,拖着反而可能引发感染
牙齿就像房子的承重墙,小裂缝时不修补,等塌了就来不及了。现在很多口腔机构都有付款服务,早处理不仅能省钱,还能免去根管治疗的痛苦。下次照镜子时多留意牙齿变化,别让小黑点变成大麻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