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每天认真刷牙,却依然被牙龈出血、口臭困扰。其实,这很可能是牙周病在作祟。牙周治疗并非只是"洗牙那么简单",而是守护牙齿地基的关键防线。据临床数据显示,35岁以上人群近八成存在不同程度的牙周问题,但主动就医者不足。
当刷牙时发现牙膏泡沫带血丝,或是吃苹果留下血印,这已经进入牙龈炎的阶段。如果不及时干预,可能会发展为更的牙周炎。除了出血,还有三个典型症状:牙龈颜色变得暗红、牙齿根部有酸痛感、口腔异味难以消除。值得注意的是,吸烟人群的症状往往更隐蔽,因为尼古丁会掩盖出血症状。
基础治疗阶段,医生会采用超声洁治配合手工刮治,清除牙龈线上下3mm内的菌斑结石。对于已形成牙周袋的情况,可能需要进行局部麻醉下的龈下刮治。当炎症得到控制后,对于骨缺损部位可能建议进行引导性骨再生术。整个治疗过程中,现在已经有数字化牙周探针可以测量每个牙位的情况。
完成系疗后,前三个月的复查尤为关键。建议每4周进行一次护理,之后逐渐延长间隔。居家护理要掌握改良巴氏刷牙法,配合牙缝刷和冲牙器的使用。临床观察发现,严格遵医嘱维护的患者,五年复发率可降低60%以上。特别要提醒的是,糖尿病患者更需要加强牙周维护,因为血糖控制与牙周健康相互影响。
"洗牙会让牙缝变大"是常见的误解,其实牙缝本来就是被结石填满的。还有人认为"治疗一次就能",事实上牙周病需要终身维护。另外,孕妇更要注意牙周健康,研究显示,的牙周感染可能增加早产风险。值得关注的是,现在有些机构宣传的"牙周再生"技术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,消费者需谨慎辨别。
新研究证实,牙周病原菌可能通过循环影响全身健康。这些细菌与心血管疾病、类风湿性关节炎甚阿尔茨海默病都存在一定关联。保持良好的牙周状态,不仅能保住天然牙齿,更能为全身健康加分。建议每年少做一次的牙周评估,特别是备孕人群和心血管疾病患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