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家长可能会觉得,孩子的乳牙迟早要换,就算有点小问题也不用太在意。但实际上,儿童口腔健康的影响远比想象中更长远。从乳牙萌出到恒牙替换,这一阶段的口腔护理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咀嚼功能、面部发育,甚未来恒牙的健康。那么,如何科学管理孩子的牙齿?次看牙医该注意什么?今天我们就来这些问题。
美国儿科学会建议,孩子颗乳牙萌出后6个月内,或晚不超过1岁就应该进行口腔检查。很多家长觉得“孩子还没长几颗牙,没必要这么早”,其实早期检查能帮助医生评估牙齿发育情况,指导家长正确清洁方式,还能预防“奶瓶龋”等常见问题。如果等到孩子喊疼才就诊,往往已经错过了佳干预时机。

1. 奶瓶龋
含着奶瓶入睡、频繁夜奶都可能让牙齿长期浸泡在糖分中,导致门牙大面积龋坏。这类龋齿发展快,时会影响恒牙胚发育。
2. 乳牙早失
因龋齿或外伤过早脱落的乳牙,可能导致邻牙倾斜,恒牙萌出空间不足,未来需要正畸治疗的几率大幅增加。
3. 地包天
下牙包住上牙的反颌问题,3-5岁是黄金矫正期,简单的矫治器就能有效干预,避免成年后手术矫正。
· 就诊前:
通过绘本或动画片让孩子了解看牙流程,避免使用“打针”“疼”等负面词汇。可以告诉孩子:“医生会数数你的小牙齿,还会给你的牙齿拍照片”。
· 就诊时:
2-4岁儿童建议采用“膝对膝”检查法:家长和医生膝盖相对而坐,孩子平躺在两人腿上,既能检查效率,又能给孩子感。
· 治疗后:
补牙后2小时内避免进食,窝沟封闭后当天不要啃硬物。如果孩子治疗后情绪紧张,可以准备一个小玩具作为奖励。
1. 牙膏用量不是越多越好
3岁以下用米粒大小含氟牙膏,3-6岁用豌豆大小即可。吞咽过多含氟牙膏可能引发氟斑牙。
2. 牙线要从乳牙期开始用
乳牙缝隙大,食物更容易嵌塞。建议每晚刷牙后用儿童牙线清洁牙缝,预防邻面龋。
3. 定期涂氟比想象中更重要
每3-6个月的涂氟,能使龋齿发生率降低30%-40%。就像给牙齿穿上一层防护衣,尤其适合爱吃甜食的孩子。
误区一:“乳牙坏了不用治,反正会换牙”
乳牙龋坏可能引发牙髓炎、脓肿,不仅让孩子疼痛难忍,还可能损伤下方的恒牙胚。时甚会影响全身发育。
误区二:“孩子不肯配合,等长大再看牙”
现代儿童牙科有多元化应对方案。对于极度恐惧的孩子,可以采用镇静或全麻下一次性治疗,避免拖延导致病情加重。
误区三:“窝沟封闭做完就一劳永逸”
窝沟封闭剂可能随着咀嚼磨损脱落,建议每半年检查一次,及时补做脱落部位的封闭。
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口腔习惯,是一份受益终身的礼物。从颗乳牙萌出开始,定期检查、科学预防,才能让孩子的笑容永远灿烂健康。如果您的孩子还未做过口腔检查,不妨在这个周末预约一次牙科就诊,让医生为孩子的牙齿做个“体检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