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上刷牙时牙龈出血?吃苹果留下血印?这些看似平常的小细节,可能是牙周病发出的警告信号。作为仅次于龋齿的口腔常见病,我国35岁以上人群牙周病患病率高达90%,但真正重视的人却少之又少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悄悄伤害牙齿的"沉默"。
我们的牙齿就像大树,牙周组织就是固定大树的土壤。当口腔清洁不到位,牙菌斑在牙龈线附近堆积,细菌就会刺激牙龈发炎。如果放任不管,炎症会向深层发展,终导致牙槽骨吸收,牙齿松动甚脱落。
很多人误以为牙周病是老年病,其实它从青年时期就开始潜伏。抽烟、熬夜、压力大、糖尿病等都会加速病情发展。更值得注意的是,孕期激素变化也会诱发妊娠期牙龈炎,准妈妈们要格外当心。
牙周病的发展往往悄无声息,但细心观察还是能发现蛛丝马迹:
- 刷牙时牙龈出血(常见的早期信号)
- 牙龈颜色变得鲜红或暗红
- 口腔异味持续不消
- 牙齿看起来"变长"(其实是牙龈退缩)
- 吃东西使不上劲,冷热敏感
- 牙齿出现轻微松动或移位
很多人觉得牙龈出血不是大事,直到某天发现牙齿松动才着急就医。其实牙周病造成的骨质流失是不可逆的,早期干预可以控制病情,晚期可能就需要拔牙种牙了。
建议每年做一次洁牙,就像给牙齿做"深度保洁"。对于已经出现症状的患者,龈下刮治等治疗能有效清除牙结石。重要的是,日常要坚持使用巴氏刷牙法,配合牙线清理牙缝,这才是经济的预防方法。
1. 洗牙不会让牙缝变大,那是原本被牙结石占据的空间
2. 治疗过程可能会有轻微酸痛,但都在可承受范围内
3. 吸烟会显著降低治疗,戒烟是好的辅助治疗
4. 糖尿病等全身疾病患者要同时控制基础病
工作再忙也要记得:
- 随身携带便携式冲牙器,午餐后清洁口腔
- 选择小头软毛牙刷,刷牙时间不少于2分钟
- 压力大时更容易磨牙,可以尝试使用保护牙垫
- 每半年做一次口腔检查,发现问题及时处理
牙齿健康不是小事,它直接影响我们的咀嚼功能和整体健康。从现在开始重视牙周健康,别等到"老掉牙"才后悔莫及。记住,预防永远比治疗更简单、更经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