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在后台收到不少关于牙齿矫正的疑问:"30岁还能做矫正吗?""戴牙套会不会影响吃饭?""隐形矫正不如金属托槽?"今天我们就来正畸那些事,帮你避开常见认知误区。
很多人以为牙齿矫正只是青少年的,其实这是个误区。正畸医生临床接诊的患者中,20-40岁的职场人士占比超过六成。理论上只要牙周健康,60岁也能做矫正,只不过成年人的矫正周期会比青少年长3-6个月。
佳的干预年龄确实存在:7岁是次正畸检查的推荐年龄,这时可以发现颌骨发育问题;12-14岁恒牙替换完成后是佳矫正期。但错过这个阶段也不意味着失去机会,我们接诊过不少50+患者成功完成矫正的。
现在主流的矫正方式主要有四种:传统金属托槽、陶瓷托槽、舌侧隐形矫正和透明牙套。每种方式各有特点:
金属托槽性价比高,适合复杂病例;陶瓷托槽美观度提升明显,但要注意避免染色;舌侧矫正完全隐形但初期可能影响发音;透明牙套可自行摘戴,但对自律性要求较高。具体选择需要正畸医生评估咬合情况后给出建议。
"戴牙套会不会很疼?"这是多的问题。其实每次加力后可能有2-3天酸胀感,使用正畸保护蜡可以缓解托槽摩擦。现在的新型托槽已经大大减少了口腔溃疡的发生概率。
"矫正后牙齿会松动吗?"规范的矫正不会导致牙齿松动,反而能改善因牙齿拥挤造成的牙龈萎缩。矫正完成后需要按要求佩戴保持器,这是防止反弹的关键。
建议行的口腔检查,处理完龋齿和牙周问题后再开始矫正。正规医疗机构会先拍全景片和侧位片,取牙模做数字化分析,这些检查能帮助医生制定个性化方案。
矫正期间要特别注意口腔清洁,建议配备冲牙器和正畸专用牙刷。避免啃咬硬物,年糕、坚果这类食物好切小块食用。定期复诊非常重要,通常4-6周需要调整一次。
如果孩子出现张嘴呼吸、睡觉磨牙、咬手指等习惯,可能预示着颌面发育异常。如果有这些情况也建议正畸医生:经常塞牙、刷牙出血、颞下颌关节弹响、面部不对称等。这些问题通过矫正可以得到改善。
后提醒大家,矫正与医生的经验直接相关。选择医疗机构时要注意查看医生的正畸资格证书,正规正畸治疗需要2-3年系统的培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