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着孩子捂着腮帮子喊疼,很多家长才发现儿童牙齿问题原来这么常见。据新口腔健康调查显示,我国5岁儿童乳牙龋患率高达70%,这个数字让不少父母开始重视起孩子的牙齿健康。今天我们就来儿童牙齿那些事,用直白的语言告诉你该怎么办。
孩子的乳牙牙釉质比恒牙薄将近一半,就像穿着单衣过冬,更容易被细菌攻破。很多家长以为"反正要换牙"就不重视,其实乳牙蛀坏会导致恒牙发育不良,甚影响颌骨生长。容易被忽视的是那些还没长出来的恒牙,它们正在乳牙下方的"育儿室"里悄悄发育。
餐后20分钟是护牙黄金时间,这时唾液开始中和酸性。建议给孩子准备儿童专用牙刷,刷头不超过两颗门牙大小。重点不是用力刷,而是让刷毛能碰到每个牙缝——可以和孩子玩"找宝藏"游戏,把牙菌斑当做要消灭的"坏蛋"。
种是奶瓶龋,常发生在长期夜奶的宝宝身上。门牙先遭殃,发展速度超乎想象,有的孩子两个月就会从白点变成黑洞。第二种是六龄齿窝沟龋,这颗6岁萌出的恒牙因为沟壑深容易藏污纳垢。第三种是意外磕碰导致的牙外伤,别以为没出血就没事,可能伤到牙根。
有个真实:7岁男孩因门牙变色就诊,拍片发现是半年前摔倒导致的牙髓坏死。这种情况如果早期干预,本可以保住活髓。所以孩子摔到牙后,就算表面完好也建议做个检查。
牙科恐惧往往源于陌生感。现在很多诊所都有亲子体验日,让孩子先接触牙椅像坐太空船。治疗时可以用"牙牙超人打怪兽"的故事解说,或者采用麻醉仪。记住永远不要说"再不听话就带你去拔牙"这种话,这会让看牙变成惩罚。
对于特别抗拒的孩子,建议选择上午就诊,这时他们精力充沛。关键的还是家长的态度——你紧张孩子会更害怕。有个小技巧:治疗时让孩子捏着你的手指,既给予感又能监测疼痛程度。
0-3岁要用纱布清洁牙龈,出牙后改用指套刷。3-6岁需要家长帮刷第二次,重点是教会孩子吐泡沫。6岁后要使用牙线,特别是正在换牙的阶段。12岁前好都由家长检查刷牙,可以用菌斑显示剂当"侦查兵"。
很多家长问电动牙刷好不好?其实手动刷到位更重要。如果要用电动牙刷,建议选择儿童版,震动频率在5000次/分钟以下的,声波式比旋转式更适合儿童。关键的是培养习惯——把刷牙变成像洗手一样的日常动作。
窝沟封闭是性价比高的防龋手段,特别是六龄齿完全萌出后。氟化泡沫每季度做一次,能提升牙齿抗酸能力。有些家长担心氟中毒,其实机构控制用量非常。儿童定期涂氟的花费,往往不及后期补牙费用的十分之一。
饮食上要注意"粘性刺客":除了公认的糖果,像葡萄干、香蕉、薯片反而更容易粘在牙缝里。建议准备些奶酪、苹果这类需要咀嚼的"清洁食品",饭后吃能帮助清洁牙齿。记住:预防上的小投入,能省去孩子将来很多痛苦。
儿童牙齿健康不是小事,它关系到孩子的营养吸收、面容发育甚心理健康。从今天开始,花三分钟检查孩子的牙齿,也许就能避免将来的大麻烦。要知道,一口好牙给孩子带来的不仅是健康,更是伴随一生的自信笑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