刷牙时牙龈出血、口腔异味难消?这可能是牙周病在作祟。牙周病是困扰成年人的常见口腔问题,但很多人直到牙齿松动才意识到性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容易被忽视的"牙齿"。
1. 牙龈出血:容易被忽略的早期信号,尤其在刷牙或吃硬物时出现
2. 持续性口臭:普通漱口水无法消除的异味
3. 牙龈红肿萎缩:牙齿看起来变长,其实是牙龈在后退
很多人把这些症状归咎于"上火",结果错过了佳干预时机。临床数据显示,超过80%的牙齿脱落与牙周病有关。
阶段:牙龈炎
仅影响牙龈组织,及时治疗可完全。此时牙周袋深度一般在3mm以内。
第二阶段:早期牙周炎
开始累及牙槽骨,X光片可见轻微骨质吸收。牙周袋深度约4-5mm。
第三阶段:中期牙周炎
牙槽骨吸收达根长1/3,牙齿可能出现松动。牙周袋深度超过5mm。
第四阶段:晚期牙周炎
牙槽骨吸收超过根长1/2,牙齿明显移位或脱落。此时多需要拔牙治疗。
日常护理关键点:
• 使用bass刷牙法,确保清洁到牙龈边缘
• 每天少使用一次牙线或冲牙器
• 每6-12个月进行一次洁治
治疗方式选择:
• 龈上洁治(洗牙):清除牙龈上方的牙结石
• 龈下刮治:处理牙龈下方的牙菌斑和结石
• 牙周手术:针对病例的解决方案
Q:洗牙会让牙缝变大吗?
A:洗牙后感觉牙缝变大,其实是清除了原有结石后暴露出真实牙缝。不及时洗牙,牙缝反而会因炎症持续扩大。
Q:牙周病能自愈吗?
A:牙周病属于慢性炎症,不会自愈。但早期发现通过系疗可以控制发展,保留天然牙齿。
Q:治疗需要几次才能?
A:轻度病例1-2次基础治疗可;中重度需要3-6次系疗,部分需配合手术。
1. 选择小头软毛牙刷,避免过度用力刷牙
2. 吸烟人群建议每年增加1次口腔检查
3. 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需加强口腔护理
4. 孕期激素变化期间特别注意牙龈健康
5. 40岁以上建议每年做1次牙周探诊检查
牙齿就像大树,牙周组织就是土壤。保护好牙周健康,才能让牙齿"扎根"更牢固。如果已经出现相关症状,建议尽早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评估,避免耽误佳治疗时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