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轻的爸妈们有没有发现,现在幼儿园里戴小牙套的孩子越来越多了?前几天带女儿去口腔诊所检查,候诊区坐满了3-10岁的小朋友。儿童口腔问题真的比我们想象中更普遍,但很多家长往往等到孩子喊牙疼才匆忙就医。今天我们就来那些容易被忽略的儿童牙齿护理要点。
"反正要换牙,乳牙坏了没关系"——这句话堪称儿童护牙的大谎言。我见过太多五六岁的孩子,因为乳牙早失导致恒牙排列不齐。乳牙不仅是咀嚼工具,还承担着保持牙弓长度、引导恒牙萌出的重要任务。临床数据显示,乳牙龋坏会显著增加恒牙患龋风险。
更让人担心的是,很多家长觉得"孩子刷牙随便刷刷就行"。实际上,5岁以下儿童需要家长辅助刷牙,直到他们能写好自己名字(约6岁)。建议选择刷头不超过2颗牙宽度的软毛牙刷,含氟牙膏用量也不是越多越好,3岁以下米粒大小,3-6岁豌豆大小合适。
颗乳牙萌出后6个月内,就该做次口腔检查。很多家长觉得诧异:"才长一两颗牙需要看医生?"其实这个阶段医生会指导喂养姿势、出牙不适缓解方法等实用技巧。
3-4岁是第二个关键期,这时乳牙列基本形成,可以早期发现反颌、深覆合等问题。上周就有个4岁小患者,及时矫正了不良吐舌习惯,避免了后续正畸治疗。
6-7岁恒磨牙萌出时,窝沟封闭的佳时期。我们门诊的统计数据表明,做好窝沟封闭能使恒磨牙患龋率降低80%。这笔预防性投入,比日后补牙划算得多。
让家长头疼的,莫过于孩子看牙时的恐惧心理。建议就诊不要选治疗项目,可以先带孩子熟悉环境。有些诊所会准备卡通牙椅贴纸、治疗结束后的小奖品,这些细节能大大缓解紧张情绪。
平时在家可以玩"牙医游戏",用干净的小镜子互相检查牙齿。有个小患者妈妈分享的经验特别棒:她把每次看牙都包装成"牙齿探险任务",完成检查就盖个勇士印章,现在孩子反而期待定期检查。
很多家长严格孩子刷牙,却忽略了饮食习惯的影响。黏性高的食物如奶糖、果脯,比巧克力更容易引发龋齿。建议加餐选择天然蔬果,苹果、胡萝卜这类需要咀嚼的食物还能帮助清洁牙面。
特别要提醒的是,别让孩子含着奶瓶入睡。夜奶后唾液分泌减少,奶液中的乳糖整夜接触牙面,很容易造成"奶瓶龋"。有个2岁半的小患者,上门牙全部蛀坏就是因为这个习惯。
儿童口腔健康是个长期工程,越早建立正确习惯,后期维护成本越低。如果发现孩子有吮指、口呼吸等不良习惯,或者牙齿排列异常,建议尽早到儿童口腔科评估。记住,预防永远比治疗更轻松,也更有性价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