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上刷牙时牙龈出血?吃苹果留下血印?这可能是牙周病在敲警钟。作为临床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,我国35岁以上人群牙周病患病率高达90%,但主动就诊的患者却不足20%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容易被忽视的口腔健康。

牙周病就像牙齿的"沉默"。初期可能只是牙龈红肿、刷牙出血,很多人误以为是"上火"。其实这是牙菌斑中的细菌在作怪,它们堆积形成牙结石,持续刺激牙龈。如果不及时清理,炎症会向深层发展,导致牙槽骨吸收。就像树根周围的土被掏空,牙齿终会松动脱落。
更值得注意的是,牙周病菌会通过进入全身,增加心脑血管疾病、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风险。孕妇患牙周病还可能影响胎儿发育。这些危害都不是危言耸听,而是经过临床研究证实的结论。

1. 刷牙或咬硬物时牙龈出血
2. 口腔长期有异味,漱口也难消除
3. 牙龈颜色暗红,触碰有疼痛感
4. 牙齿看起来变长(其实是牙龈萎缩)
5. 牙齿松动或移位
6. 咀嚼无力或牙齿敏感
如果出现以上任何症状,建议尽快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。早期治疗可以阻止病情发展,避免后续更复杂的治疗。
1. 正确的口腔清洁
使用软毛牙刷,每天少刷牙两次,每次不少于2分钟。刷牙时要特别注意牙龈边缘的清洁。牙线或冲牙器能清理牙刷够不到的牙缝,建议每天使用一次。
2. 定期洗牙很关键
即使每天认真刷牙,也会有刷不到的死角。建议每半年到一年进行一次洁治,清除顽固的牙结石。洗牙后可能会有短暂敏感,这是正常现象,通常1-2周就会缓解。
3. 戒烟限酒
烟草中的化学物质会削弱牙龈抵抗力,酒精则会刺激口腔黏膜。临床数据显示,吸烟者牙周病患病率是不吸烟者的3倍。
4. 均衡饮食
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果,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。少吃过黏、过甜的食物,它们容易残留在牙齿表面,成为细菌的温床。
5. 及时修复缺失牙
缺牙会导致邻牙倾斜、对颌牙伸长,改变正常的咬合关系,增加牙周负担。建议在缺牙后3-6个月内进行修复。
Q:洗牙会让牙缝变大吗?
A:这是误解。洗牙后感觉牙缝变大,其实是清除了原本堵塞在牙缝中的牙结石。如果不及时清除,牙结石会继续牙龈,导致更的退缩。
Q:治疗过程会很痛吗?
A:现在有舒适化治疗手段。轻中度牙周炎通过超声波洁治就能改善,操作时会有轻微酸胀感。重度患者可能需要进行龈下刮治,医生会根据情况使用表面麻醉。
Q:治疗后会复发吗?
A:牙周病是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病。规范治疗配合良好的日常护理,可以长期保持稳定状态。建议治疗后每3-6个月复查一次。

随着年龄增长,牙龈会自然退缩,但这不代表牙周病是正常现象。很多中老年人误以为"老掉牙"是必然的,其实只要维护得当,完全可以在80岁时保留20颗以上功能牙。
需要特别注意的是,糖尿病患者、更年期女性、长期服用降压药的人群,牙龈更易出现炎症。这类人群建议每3个月做一次口腔检查。
牙齿健康是生活质量的重要。与其等到牙齿松动才后悔,不如从现在开始重视牙周健康。记住:预防永远比治疗更简单、更经济。如果您有更多疑问,建议口腔医生获取个性化建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