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以为牙齿只要不疼就没事,殊不知牙周病正悄悄侵蚀你的口腔健康。作为口腔健康的"隐形",牙周病初期往往没有明显疼痛,等到发现时可能已经面临牙齿松动的风险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容易被忽视的口腔问题。
早上刷牙时发现牙膏泡沫带血丝?这可能是牙周病早的预警信号。健康的牙龈在正常刷牙时不会出血,如果连续几天出现这种情况,说明牙龈已经处于炎症状态。很多人误以为是"上火"或者牙刷太硬,结果延误了佳治疗时机。
牙龈发红、肿胀也是典型症状。你可以对着镜子观察:健康牙龈应该是淡粉色且紧贴牙面,如果出现鲜红色、按压有轻微疼痛,就要引起重视了。
持续性口臭困扰很多人,但你知道吗?60%以上的顽固性口臭其实源于口腔问题。牙周炎会导致牙龈沟内细菌大量繁殖,产生带有硫化物气味的代谢物。这种异味即使用漱口水也只能暂时掩盖,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
更值得注意的是,当出现牙齿轻微松动、咀嚼无力时,病情可能已经发展到中度牙周炎阶段。这时候牙槽骨已经开始吸收,就像树根周围的泥土流失,牙齿自然会变得不稳。
吸烟人群要格外当心。烟草中的化学物质会牙龈组织,降低免疫力,使牙周炎进展速度比常人快3-6倍。孕妇由于激素变化,也容易出现"妊娠性牙龈炎",表现为牙龈明显红肿。
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,口腔更容易滋生细菌。数据显示,糖尿病患者患牙周炎的概率是普通人的2-3倍,而且治疗往往较差。此外,长期服用某些降压药、抗抑郁药物的人群,也可能出现牙龈增生等副作用。
预防牙周病其实很简单,关键是要做到位。建议使用小头软毛牙刷,采用巴氏刷牙法——牙刷与牙齿呈45度角,轻轻颤动清洁牙龈沟。这个位置容易堆积牙菌斑,却是很多人刷牙时忽略的死角。
牙线使用被低估。即使认真的刷牙,也只能清洁60%的牙面,牙齿邻接面必须依靠牙线。可以试试把使用牙线安排在每晚刷牙前,形成固定流程。对于牙缝较大的人群,牙间刷是更好的选择。
如果确诊牙周病,医生通常会行龈上洁治(洗牙),去除牙龈上方的牙结石。对于已经形成的龈下结石,则需要进行龈下刮治。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分2-4次完成,具体取决于病情程度。
重度患者可能面临手术治疗。比如牙龈翻瓣术,可以直观清理深部感染组织;引导骨组织再生术则能修复被的牙槽骨。现在还有激光辅助治疗等新技术,能减少出血和不适感。
即使没有任何症状,也建议每年做一次口腔检查,每半年到一年洗牙一次。就像汽车需要定期保养,牙齿也需要维护。早期发现的牙周炎,通过规范治疗完全可以控制;但如果拖到晚期,治疗就会大扣。
记住:牙周病导致的骨质流失是不可逆的。与其等到牙齿松动再着急,不如从现在开始重视口腔健康。下次刷牙出血时,别再用"近太忙"当借口,尽早预约牙医检查才是明智之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