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近刷牙时,牙龈是不是偶尔会出血?或者感觉牙齿有些松动,吃东西使不上劲?很多人会把这些信号归咎于“上火”,喝点凉茶就指望它能自己好。但其实,这很可能是牙周在向你发出求助信号。
牙周,通俗点说,就是牙齿周围的组织,像牙龈和牙槽骨,它们相当于牙齿的“地基”。牙周治疗,也常常被大家理解为“牙龈下深层清洁”,它不像补牙那样单次就能解决,而更像是一个系统的管理过程,目的是保住牙齿的根基,防止它们因为发炎而松动脱落。

健康的牙龈是粉红色的,紧贴着牙齿,刷牙时不会出血。当牙菌斑和牙结石在牙齿上堆积,特别是蔓延到牙龈下方时,就会刺激牙龈发炎。初期可能只是刷牙时看到血丝,这就是牙龈炎。如果放任不管,炎症会继续往深处发展,支撑牙齿的牙槽骨,就演变成了牙周炎。这时你可能还会遇到口腔异味、牙龈红肿、甚感觉牙齿越来越长(其实是牙龈萎缩了)的情况。
很多朋友工作忙,觉得这点小问题不影响生活,一拖再拖。等到牙齿开始晃动,吃东西不方便时再去看,往往治疗起来就更复杂,也扣。所以,一旦发现牙龈持续出血,真的应该找个时间,让的医生看一看。

很多人一听“治疗”就觉得是个大工程,心里有点发怵。实际上,对于大多数早期的牙周问题,治疗过程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复杂。
首先,医生会为你做一个详细的口腔检查,用一个小探针轻轻测量牙龈和牙齿之间的缝隙(这叫牙周袋),并配合拍一张X光片,来评估牙齿周围的骨头状况。这个过程没什么不适,却能帮医生了解你牙齿“地基”的真实情况。
诊断明确后,基础也关键的一步,就是牙周洁治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“深层清洁”。这和我们自己每天刷牙、或者普通洗牙完全不同。医生会使用的工具,耐心地清除平时刷牙刷不到、普通洗牙也洗不干净的、藏在牙龈深处的牙菌斑和牙结石。只有把这些炎症的根源去除了,红肿的牙龈才能慢慢、愈合,重新紧紧地包住牙齿。
整个治疗过程通常在局部麻醉下进行,所以你不会感到疼痛,多是有些操作的震动感。治疗后,牙龈可能会有几天轻微的敏感,这是正常的愈合过程。

牙周治疗的成功,一半靠医生,另一半要靠自己之后的维护。因为导致牙周发炎的牙菌斑,在我们吃完东西后几小时就会不断形成。所以,治疗后如果不注意清洁,问题很快又会回来。
医生通常会根据你的情况,建议你学习更适合你自己的刷牙方法,并强烈推荐你使用牙线或牙缝刷来清洁牙齿的邻面。这些看上去是小习惯,但对于维持牙周健康关重要。
此外,定期复查也必不可少。你可能需要每隔半年或一年回到医生那里,检查一下牙周的状况,并进行一次维护性的洁治,确保牙周一直保持在健康稳定的状态。

如果你正在被牙龈问题困扰,这里有几个实实在在的建议:首先,不要自己诊断,更不要指望用某种“神奇”的牙膏来。牙龈出血是信号,需要的是的诊断。其次,选择一个正规的医疗机构和值得信赖的医生关重要。你可以通过查看机构的资质、医生的经验来做出判断。后,也是重要的,就是放平心态。牙周问题非常普遍,积极面对和规范治疗,绝大多数人的情况都能得到的控制,让你的牙齿陪你再走很多年。
牙齿是陪伴我们一生的伙伴,照顾好它们的“地基”,就是为我们未来的生活质量投资。希望每一位朋友都能拥有健康的口腔,自信的笑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