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明明每天刷牙,怎么还蛀牙了?”这是很多家长带孩子看牙医时的困惑。仔细检查后,医生往往会指着孩子后牙上那些凹凸不平的沟壑说:“问题出在这些窝沟里。”其实,有一种预防性治疗——窝沟封闭,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。
后牙表面并不是平整的,那些深深浅浅的沟壑就像山脉间的峡谷,牙刷毛很难清洁到深处。窝沟封闭就是用流动性的树脂材料,把这些“峡谷”填平,形成光滑的保护层。整个过程不磨牙、不打麻药,孩子只需要张嘴配合几分钟。
临床数据显示,做完窝沟封闭的牙齿,龋齿发生率能降低80%以上。这层透明材料会随着日常咀嚼自然磨损,一般能维持2-4年,正好覆盖儿童龋齿高发期。
次做窝沟封闭,好是在6岁左右。这时孩子嘴里刚长出颗恒磨牙,我们俗称“六龄齿”。这颗牙要用一辈子,但很多家长误以为是乳牙,等发现蛀牙时往往已经需要根管治疗了。
第二次建议在10-12岁,第二恒磨牙萌出后。有些孩子乳磨牙的窝沟也很深,可以在3-4岁提前处理。具体时机要带孩子做口腔检查,由医生判断。
“会不会疼?”这是孩子们常问的。实际操作分为清洁、酸蚀、冲洗、吹干、涂封闭剂、光照固化六个步骤。酸蚀时可能会有轻微酸胀感,但远比补牙轻松。很多孩子做完后惊讶地说:“就这样?我还以为要钻牙呢!”
建议家长提前和孩子沟通流程,避免紧张。现在很多诊所会准备卡通眼镜、播放动画片来分散孩子注意力。
误区一:“乳牙反正要换,不用做。”实际上乳牙蛀坏会影响恒牙发育,导致牙齿排列不齐。
误区二:“做完就永远不会蛀牙。”封闭剂能降低风险,但牙缝和光滑面仍需认真清洁。
误区三:“材料有毒。”正规医疗机构使用的都是批准的医用树脂,性有。
要检查:每半年复查封闭剂留存情况,发现有脱落及时补做。
要清洁:使用含氟牙膏,配合牙线清理牙缝。后牙的咬合面可以适当加大刷牙力度。
要控制:减少粘性糖果、碳酸饮料的摄入,避免加速材料磨损。
窝沟封闭就像给牙齿穿上雨衣,不能代替日常“洗澡”(刷牙),但能在“暴雨季”(高龋风险期)重要保护。带孩子做一次预防性治疗,比将来反复补牙更省时省力。下次带孩子常规检查时,不妨主动问问医生:“他的牙齿需要做窝沟封闭吗?”